欢迎访问高等教育研究所网站!

高教信息

教育"十一五"规划解读 高等教育进大众化阶段

作者: 时间:2010年11月03日 12:22 点击数: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将教育投入的政府责任进行量化和明确,列出了政府教育投入的“清单”,有利于执行和落实。

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里,一名大学生正在搜寻图书。今年华东师大本科招生总计划为3350人,其中在中西部招收免费师范生950人左右。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热点问题也不断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城里孩子的上学择校、农民工孩子的上学、经济困难家庭孩子的学费,山区孩子的教育质量……教育几乎与所有家庭密切相关,并与医疗、住房一起,被老百姓称为三大民生问题。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历经三年起草过程,日前由国务院批转发布实施。《瞭望》新闻周刊为此采访教育部教育规划司副司长季平时,这位《规划纲要》起草的参与者先用一句话作为开场白:“三年起草过程,让我心里充满了感动。”

季平说,这是第一部由国务院审议并批转发布的教育五年规划,“我们感触最深的,是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对教育事业的殷殷关切之情。《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和谐理念、亲民理念,着眼点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和民族的未来,落脚点是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措施都实实在在。一句话,就是要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高层重视,海纳民意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谈到《规划纲要》深有感触:这一纲要的起草过程,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

“十五”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充分表现在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阶段,高等教育跨入了大众化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

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从8年提高到8.5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增劳动力数量是全球最多的;高等教育在“十五”期间提前3年实现大众化目标,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这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来说,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成就。

但是,我国教育发展仍很不平衡,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我国人均受教育程度不高,劳动力素质与国际上还有相当的差距,我国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中等以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落后15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30年以上。尽快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全党全社会面临的极其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制订出科学的教育规划,引起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袁贵仁介绍,整个规划的制定是在中央领导的亲自关心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在规划编制期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专门讨论了教育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作了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要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在《规划纲要》编制期间,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讨论教育问题,温家宝总理四次在中南海举行座谈会,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座谈教育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陈至立国务委员非常重视和关心规划的编制工作,多次听取规划编制汇报,她亲自举行会议,对《规划纲要》逐字逐条进行审议和讨论。

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也是中央领导的关注点。广纳民意,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是《规划纲要》起草过程中的重要原则。教育部负责人介绍,在起草前期,教育部公开向社会进行课题招标,并成立了以周济部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先后多次召开专家鉴定工作会,充分吸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包括教育部门的干部,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包括经济界、企业界、文化界、科技界有关方面的人士对《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议。